×
打印紙張:字號(hào)選擇: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(yè)面 返回原文

夜啼良方 打印頁(yè)面

人體穴位網(wǎng) m.dzczkj.com.cn    2012-04-27 11:18:10  

方1

組成:白茯苓50克,白菊花80克,勾藤80克,淡竹葉50克、燈芯草50克,琥珀20克,五味子10克。

主治:夜啼。

用法:打碎后裝入一布袋中,夜間枕用,早晨將藥袋裝入塑料袋內(nèi)密封;次夜繼用。一般2~5天即愈。

方2

組成:朱砂3克,黃連6克,鉤藤3克。

主治:夜啼。

用法:上藥共研細(xì)粉,和勻。每次取0.5克,撒于乳頭上,使小兒吸吮,或用開(kāi)水沖服。

方3

組成:蟬蛻3個(gè),薄荷1.5克,檳榔3克,枳殼3克,燈芯草10根。

主治:夜啼。

用法:每日一劑,水煎分2次服。以上是3~6個(gè)月小兒用量。

方3

組成:黑丑(牽牛子)7粒。

主治:夜啼。

用法:搗碎,用溫開(kāi)水調(diào)成糊狀,于睡前敷于肚臍上,覆蓋紗布,用膠布固定。每日一次。

方4

組成:燈芯草(新生兒3克,1~6個(gè)月6克,1歲9克)。

主治:夜啼。

用法:按上述年齡組,分別加水100毫升、200毫升、300毫升,用文火煎至半量,取藥液代茶飲。每日一劑,分3次服完,3日為一療程。

方5

組成:天竺黃,川芎,雙鉤藤,朱砂各6—9克。

主治:夜啼。

用法:以布包好,掛小兒胸前心尖部。啼哭停止即除去藥。

方6

組成:朱砂6~9克

主治:夜啼。

用法:搽小兒手心,啼哭停止即除去藥。

方7

組成:廣木香6克,小茴香6克,紫蘇葉6克。

主治:小兒夜啼及小兒睪丸1腫脹(鞘膜積液)。證屬寒濕而見(jiàn)腹部欠溫,不吮乳食,夜啼多在下半夜者。

用法:用水浸泡諸藥10分鐘,再煎5分鐘,每劑煎2次。每日1劑,將2次煎出藥液混合,早晚各服1次。

方8

組成:生龍齒15克,蟬衣3克,鉤藤6克,茯苓10克,蓮子肉10克,珍珠母15克。

功用:健脾安神,鎮(zhèn)心定驚。

主治:小兒夜間啼哭,驚惕不安,膽小善驚。
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劑。<夜啼>

文章來(lái)源:http://m.dzczkj.com.cn/pianfang/erkepianfang/shenjing/2012-04-27/1254.html
打印紙張:字號(hào)選擇: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(yè)面 返回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