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打印紙張:字號選擇: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

養(yǎng)生藥膳對癥下單才健康 打印頁面

人體穴位網(wǎng) m.dzczkj.com.cn    2012-11-05 16:01:40  

 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和醫(yī)學知識的普及,“藥膳餐館”近幾年日益增多,藥膳菜譜也逐漸進入普通餐館和家庭的飯桌。其實,食療和藥膳是兩個概念,食療不加藥物,適用范圍比較廣;藥膳由食物和藥物配制烹調(diào)而成,因“是藥三分毒”,并非所有人都適用。

  中國藥膳源遠流長,自宮廷到民間,廣為傳播。但“食療”和“藥膳”的概念常被人們混淆,其實“食療”和“藥膳”既有區(qū)別,又有聯(lián)系。“食療”是研究養(yǎng)身保健、防病治病、延年益壽的一門學科,特點是取食物中的藥效,但不加藥物;“藥膳”是食物加藥物,但它又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,而是在中醫(yī)辨證配膳理論指導下,由藥物、食物和調(diào)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種既有藥物功效,又有食品美味,用以防病治病、強身益壽的特殊膳食。

  相對來說,食療比藥膳的使用范圍更廣,但是如果論起防病養(yǎng)病的針對性來說,藥膳又略勝一籌。但是,藥膳不能隨便使用,畢竟“是藥三分毒”,應遵循一定的原則。中醫(yī)講辨證施治,藥膳的應用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,如血虛的病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大棗、花生,陰虛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、百合、麥冬等。同時中醫(yī)認為,人與日月相應,人的臟腑氣血的運行,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。“用寒遠寒,用熱遠熱”,意思是說在采用性質(zhì)寒涼的藥物時,應避開寒冷的冬天,而采用性質(zhì)溫熱的藥物時,應避開炎熱的夏天。這一觀點同樣適用于藥膳。

  總之,吃中藥膳不能亂吃,根據(jù)不同的時間,不同的地點,選擇不同的食材作為原料來進補,否則非但起不到進補的作用,反而會傷害身體。此外,人的體質(zhì)年齡不同,用藥膳時也應有所差異。小兒體質(zhì)嬌嫩,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;老人多肝腎不足,用藥不宜溫燥;孕婦恐動胎氣,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。

文章來源:http://m.dzczkj.com.cn/zhongyishiliao/yaoshanshiliao/2012-11-05/11741.html
打印紙張:字號選擇: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