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打印紙張:字號選擇: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

古人消夏講究三境界 打印頁面

人體穴位網(wǎng) m.dzczkj.com.cn    2012-05-14 09:27:06  

炎炎夏日,古人如何納涼避暑呢?筆者歸納出古人夏日消暑有三種境界。


  第一種境界是物理消暑法。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,扇子多是用竹編的,古人稱之為“搖風(fēng)”,又叫“涼友”。


  第二種境界是飲食消暑法。據(jù)宋代的《東京夢華錄》記載,宋代人已較注意用清涼的飲食消夏防暑了。清熱防暑的食物已很豐富:西瓜、荷葉、綠豆湯、銀苗菜、新蓮、避暑湯等。至明清,伏日最盛行吃蓮子羹湯。除上述以外,古代伏日消暑食品還有綠荷包子、楊梅、鮮藕、鮮菱等近十余種。其中以水果、蔬菜和中草藥為多,這些食物大多性味甘、寒、溫、平、辛。功能清熱消暑、除煩止渴,或瀉火解毒、養(yǎng)心寧志、健脾益胃。


  第三種境界是休閑靜心法。“六月紅云不肯移,清心自合勝炎曦。”古人認(rèn)為,清心靜氣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。酷熱高溫之際,古人常常以垂釣、品茗、弈棋等休閑方式,來做到“心靜自然涼”。如唐朝儲光羲曾作詩曰:“垂釣綠彎春,春深古花亂;云清疑水淺,荷動知魚散。”
 

文章來源:http://m.dzczkj.com.cn/zhongyiyangsheng/yangshengchangshi/2012-05-14/2490.html
打印紙張:字號選擇:超大 帶圖打印打印此頁面 返回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