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療原則:疏通經(jīng)絡,調整陰陽,快速退熱。穴位及經(jīng)脈:上星穴、印堂穴、魚腰穴、太陽穴、風池穴、大椎穴、風門穴、斜方肌、頭夾肌及帶脈等。手法:揉、點按、推、拔、抖等。操作程序:1、患者取坐位,面向術者。術者用拇指揉按上星穴和印堂穴約半分鐘,接用雙拇指" />
高熱
治療原則:疏通經(jīng)絡,調整陰陽,快速退熱。
穴位及經(jīng)脈:上星穴、印堂穴、魚腰穴、太陽穴、風池穴、大椎穴、風門穴、斜方肌、頭夾肌及帶脈等。
手法:揉、點按、推、拔、抖等。
操作程序:
1、患者取坐位,面向術者。術者用拇指揉按上星穴和印堂穴約半分鐘,接用雙拇指由印堂橫推至左右魚腰穴3~4次,揉按魚腰穴,再推向兩側太陽穴揉按約半分鐘,然后經(jīng)耳上推向頸后風池穴。
2、術者轉向背后,雙手中指或拇指揉按加點按風池穴半分鐘后順推頭夾肌3~5次,提拔頭夾肌中段3~5次。
3、用雙手掌搓揉兩側斜方肌和背部肌肉半分鐘,提拔斜方肌中段3~5次,然后用掌根或大魚際揉大椎和雙風門穴至發(fā)熱感,點按大椎穴和風門穴。再用雙拇指沿脊柱二旁從上到下推至腰部3次,提拔帶脈。
4、用雙手掌心貼雙肩峰部,兩用拇指分貼前面(相當于手厥陰心包經(jīng)),余四指分貼后面(相當于手少陽三焦經(jīng)),術者兩手同時向下直推至腕部2次。然后術者轉向正面,左手握住患者右腕,右手在患者腋窩中部提拔腋窩大筋。要達到患者手臂有麻痹感方才有效。再換右手進行。再用雙手握住患者手指有節(jié)律的抖動手臂數(shù)下,而手法完畢。
(查看評論) |
Copyright © 2012 - m.dzczkj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人體穴位網(wǎng)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