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經不調,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表現(xiàn)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,或是月經前、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。中醫(yī)認為經水出諸腎,月經不調和腎功能有關,和脾、肝、氣血、沖脈、任脈、子宮也相關,多與氣血虛弱、肝腎虧損、氣血運行不暢有關聯(lián)。
中醫(yī)治療月經不調,采取補氣養(yǎng)血、祛瘀止痛的方法,而中醫(yī)醫(yī)生也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,針對月經不調的各種癥狀,總結出了幾種食療方案。
1.紅高粱花、紅糖各適量,水煎,分2次飲服。適宜于月經提前、經量多而鮮紅者。
2.生山楂肉50克,紅糖40克。先煎山楂去渣,沖入紅糖、趁熱飲。適用于月經延后。
3.雄雞冠2個,食鹽少許,雞冠煮熟,蘸鹽吃,每日1次,每月3-5次。適宜于虛寒月經不調。
4.當歸、生姜各10克,羊肉片100克,加水同煮,熟后加鹽,飲湯食肉。適宜于月經后延、量少、腹冷痛等癥。
5.龍眼肉50克,雞蛋1個,先煎龍眼,30分鐘后打入雞蛋,共燉至熟,早晚各1次,連服10天。適用于虛證月經不調。
6.大棗20枚,益母草10克,紅糖10克,加水燉飲湯,每日早晚各1次。適宜于經期受寒所致月經后延,月經過少等癥。
7.雞蛋2個,益母草30克,將雞蛋洗凈,同益母草加水共燉,蛋熟后去殼再煮20分鐘,吃蛋飲湯。適宜于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過少,月經后延癥。
8.米醋200克,豆腐250克,同煮熟,飯前吃,1次吃完。適宜于經期過短、血色深紅、量多的壯實女性。
9.鯉魚500克,黃酒260克,取魚肉與黃酒同煮吃,魚骨焙干研末,早晨用黃酒沖服。適用于經多不凈者。
10.陳年高粱根2個,洗凈,煮水飲用。適宜于經期過長不凈者。
(查看評論) |
Copyright © 2012 - m.dzczkj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