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注
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
人體穴位網(wǎng)
  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中醫(yī)膏方 > 調(diào)理膏方

安五臟膏方

時間:2012-05-27 15:10:59   來源:人體穴位網(wǎng)  作者:m.dzczkj.com.cn

安五臟膏方

 gao12.jpg

治脾胃以安五臟之說,見《景岳全書》卷十七,謂“脾為土臟,灌溉四旁,是以五臟中皆有脾氣,而脾胃中亦有五臟之氣,此其互為相使……,故善治脾者,能調(diào)五臟,即所以治脾胃也。”蓋脾為后天之本,脾氣得安,五臟受蔭,脾氣虛弱,將百病叢生?!渡鼾S遺書》說“諸病不愈,尋到脾胃而愈者頗多”,亦是此義。本病為血液病,血之與脾密切相關,脾為生血之源,又有統(tǒng)血之力。心能主,肝能藏,中土得健,四臟得安,故本例未用一般治血之劑而病自愈。

前人于補脾、補腎每多爭論。程鐘齡曰:“脾腎兩臟,皆為根本,不可偏廢,故謂補脾不如補腎者,以命門之火可以生土,或謂補腎不如補脾者,以飲食之精自能下注于腎也。須知脾弱而腎不虛者,則補脾為亟,腎弱而脾不虛者,則補腎為先。若脾腎兩虛,則并補之。”程氏之論,可謂片言息爭。

本例屬于脾虛寒濕,故以治脾為主。但寒濕不去,脾虛難扶,精血無以化生,故以辛散寒濕為先導。寒濕既除,改用溫運脾腎以療其本,后以健脾養(yǎng)心,益氣補血而收功
 

查看評論
上一篇:益中補氣膏方(圖文)     下一篇:益氣活血膏方

評論:安五臟膏方

首頁 | 高級搜索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信息反饋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返回頂部 | RSS訂閱

Copyright © 2012 - m.dzczkj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人體穴位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