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疲勞多發(fā)于運動后幾小時至1~2天。表現(xiàn)為全身肌肉酸痛,僵硬無力,工作能力下降,個別人還會出現(xiàn)肌肉痙攣,俗稱“抽筋”。
   運動疲勞的按摩可在休息或浴后進行,以全身按摩為主,結" />
熱門關注
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
人體穴位網(wǎng)
  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人體穴位圖 > 保健按摩

《按摩師教程》第八章 按摩的專業(yè)技能

時間:2012-05-10 16:48:00   來源:人體穴位網(wǎng)  作者:m.dzczkj.com.cn

   2)按摩下腹部前應排空小便。
   2.腹部斜摩法
   (1)體位 仰臥位,術者坐或站其側。
   (2)操作 術者以兩手四指掌側,并置于左右季肋下的腹哀穴處,自上向對側內(nèi)下方斜摩經(jīng)太乙、水分、神闕四滿、水道、歸來穴止。雙手交替,反復斜摩5~10分鐘?! ?br />    (3)要領
   1)斜摩前先在腹哀穴處摩動5~10次,再斜摩向下方的對側。
   2)上腹部摩動用力稍重,下腹部用力稍輕。
   3)術后有腹部肌肉的牽扯樣感,全腹部感到舒適溫熱。
   3.獅子滾繡球
   (1)體位 仰臥位,術者站其側,身體略前傾。
   (2)操作 術者雙手拇指自然伸直,余四指并攏略屈曲,呈半圓形,以尺側小魚際及掌根部著力于受術者腹部正中央,進行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滾揉,逐漸擴大范圍,形似獅子雙掌滾球之狀,連續(xù)操作3~5分鐘。
   (3)要領
   1)雙手用力要均勻一致而有節(jié)奏。
   2)術時手法要輕揉,不可擠壓、按扣或暴力施術。
   3)左旋為補,右旋為瀉,保健按摩常用平補平瀉手法。
   4)另一種手法:一手握空拳置臍部,另一手以全手掌滾揉,握拳手如滾繡球狀。


四、背部保健按摩施術程序
   1.拿肩井法
   (1)體位 坐位,術者站在受術者對面。
   (2)操作 術者以雙手拇指掌側,置受術者兩肩的肩井處,余四指置于肩后面,雙手同時著力提拿,或交替提而拿之,反復提拿5~10次。提拿前先以指腹點按肩井穴1~3分鐘。
   (3)要領
   1)提拿兩手用力均勻一致,由輕及重,不可突旌暴力。
   2)囑受術者肩部放松,施術略有疼痛感。
   3)點按肩井是按摩的結束手法,諸證治畢均可用此法,故又稱“總收法”。
   4)提拿點按后,應輕揉或撫摩兩肩,-以消除刺激后的不適感。
   2.掌推肩胛法
   (1)體位 坐位或側臥位,術者站或坐其側。
   (2)操作 受術者雙手叉腰,上臂后伸,術者以一手固定受術者肩部,另一手用掌根部自肩中俞穴,沿肩胛骨的脊柱緣,經(jīng)膏肓穴向外下方斜推至腋中線止,反復操作5~10次。
   (3)要領
   1)掌推時受術者仰頭挺胸。
   2)推至膏肓穴處時用力稍重。
   3)術時有重壓感,術后呼吸暢通。
   3.背部分推法
   (1)體位 俯臥位,術者站其側。
   (2)操作 術者以兩手拇指指腹,分置脊椎兩旁的大杼穴平高處,余指置其兩側,自內(nèi)向外下方沿背部肋間隙,分推至左右腋中線止。自上而下至胃俞穴平高處止,反復分推5~10次。
   (3)要領
   1)分推時令受術者自然呼吸。
   2)分推用力均勻,至腋中線時,手法稍輕揉,手指均要伸直。
   3)術時背部溫熱,術后背部輕松,精神倍增之感覺。
   4.背部按揉法
   (1)體位 俯臥位,術者坐其側或站立。
   (2)操作 術者以右手掌心,置受術者背部大椎穴,自上向下經(jīng)至陽穴按揉至脊中穴止。再以手掌心置脊柱一側的肩中俞處向下經(jīng)膈關按揉至肓門穴平高處止,反復按揉2~3分鐘。
   (3)要領
   1)按揉時手法宜輕柔,掌心緊貼皮膚,旋轉按揉,緩緩而下,以皮膚表面溫熱為度。
   2)術后背部輕松舒適。


五、腰部保健按摩程序
   1.推按腰背肌法
   (1)體位 俯臥位,術者取站立位。
   (2)操作 術者沉肩伸臂,將雙手交叉橫置于受術者脊柱兩側(左手橫置于右側,右手橫置于左側,掌心向內(nèi),手指向外伸直),同時向腰背兩側反方向用力推按,由上而下,逐步按順序移動。反復推按2~5分鐘。
   (3)要領
   1)推按時著力和緩連貫,雙手用力均勻一致。
   2)術者操作時身體前傾以增加力度。
   2.雙龍點腎法
   (1)體位 俯臥位。
   (2)操作 術者以兩手拇指端(拇指伸直位)置于雙側腎俞穴,同時著力對點,并略向上斜點而合之,以連續(xù)對點三次為宜。
   (3)要領
   1)術時雙手同時著力,戳點對合,由淺入深,不可亂點。
   2)點按方向是由內(nèi)略向上斜點,相對用力。
   3.橫摩腰骶法
   (1)體位 俯臥位,術者站其側。
   (2)操作 術者以一手全掌著力于受術者左側或右側臀部的胞肓穴處,自胞肓經(jīng)八謗穴橫推到對側的胞肓穴處止,反復橫推3~5分鐘。
   (3)要領
   1)術時全手掌緊貼腰骶部皮膚。
   2)術時腰骶部有緊壓感,以局部皮膚微紅為度,術后腰骶部有溫熱感。


六、下肢部保健按摩程序
   1.拳頂合揉法
   (1)體位 仰臥位或俯臥位。
   (2)操作 術者雙手握拳,四指緊貼掌心,以拳頂置于下肢肌肉的兩側,自髀關、承扶的高度,到梁丘的高度,自陰陵泉、陽陵泉的高度,到懸鐘的高度,做兩拳對合旋轉揉動,同時自上向下逐步移動,邊揉邊移,反復進行。
   (3)要領
   1)拳揉移動時,應緩慢而有力。
   2)拳揉動作要靈活,重而不滯,以順時針方向為主,動作應有節(jié)律,頻率每分鐘120次左右。
   3)大腿部施重手法,小腿部施輕手法。
   4)身體虛弱者可用空拳。
   2.下肢抖動法
   (1)體位 仰臥位,術者坐位。
   (2)操作
   1)囑受術者兩下肢自然伸直,肌肉放松,術者雙手握其足掌前部,兩手同時用力,向左右方向抖動約1~2分鐘。
   2)受術者膝屈曲90度,術者以雙手一并放置膝關節(jié)內(nèi)外側,向左右方向抖動1~2分鐘。
   (3)要領
   1)肢體位置,肌肉要自然放松。
   2)抖動幅度要小,頻率要快。
   3)本法為下肢保健按摩的結束手法。
   3.提拿足三陰、足三陽法
   (1)體位 仰臥位,術者坐其側。
   (2)操作
   1)術者以雙手拇指與余四指對合,著力于股外側,循足三陽經(jīng)(足陽明胃經(jīng)、足少陽膽經(jīng)、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),沿經(jīng)提拿到外踝及足背往返提拿數(shù)次。

共7頁   首頁 上一頁 4 5 6 7 下一頁 尾頁

查看評論

評論:《按摩師教程》第八章 按摩的專業(yè)技能

首頁 | 高級搜索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信息反饋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返回頂部 | RSS訂閱

Copyright © 2012 - m.dzczkj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人體穴位網(wǎng) 版權所有